以生为本拓思路 丰富载体抓落实 信息工程学院“大晚自习”助推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

发布者: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2-05-23浏览次数:1134

 

本网讯 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强化学风建设,提升教学质量,信息工程学院以《英国立博集团大晚自习实施方案(试行)》为指导,以生为本拓宽工作思路,丰富载体狠抓工作落实,通过具有一定特色的晚自习和专业实践等活动夯实学校的“大晚自习”制度,助推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,为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保驾护航。

建立健全制度,夯实工作基础——让“自习”有指引

结合学校的“大晚自习”实施方案,信息工程学院党政班子积极讨论交流,形成工作合力,制订并完善了《信息工程学院大晚自习工作方案》,为学院以晚自习为抓手大力推进学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。党总支书记、院长朱正月在学院学风建设推进专项工作会议上指出,“晚自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,在学生成长成才和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晚自习作为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纽带,全体教师要有育人为本、以生为本的思想,要从严要求、从严管理,共同抓好学生的晚自习。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,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”。

学生互助讲学,强化自我教育——让“学习”有帮手

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,学院开展“学业小讲师”互助讲学活动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,营造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,深入推进班风学风建设活动。活动中以每个班级为单位,有条件的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,学习委员牵头、课代表等“学业小讲师”协助,在固定教室不定期开展课程知识巩固、线上/线下作业释疑解惑等,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不断养成,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。通过“学业小讲师”的互助讲学,让学生们感受“学习”有帮手,认识自身不足,主动查缺补漏,积极向优秀同学看齐,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。

主题团日活动,激励青年进步——让“成长”有方向

学院在利用晚自习夯实学风建设的同时,也发挥基层团组织凝聚、引导、服务青年的功能,利用晚自习开展主题团日活动,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,让青年学生的成长”有方向。周三晚自习时段,开展集中观看党史视频、建团100周年视频、红色电影,集中完成青年大学习任务,优秀学子风采展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习经验分享等活动,丰富主题团日活动内容,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、吸引力和针对性。通过主题团日的系列活动,既让同学们的思想受到洗礼,精神上得到鼓舞,又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同时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明显提高。本学期涌现出的安徽省“勤学上进好青年”赵京墨、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和“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”获得者张庭兴、“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”杨广振、“蚌埠市优秀共青团员”王尊阳等,都是信息工程学院优秀青年学子的典型代表。

强化第二课堂,促进技能提升——让“发展”有平台

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,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任务,是提升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。为更好地丰富晚自习的形式,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,学院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和重要延伸,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,也夯实学校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。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,利用学院自身实践教学条件的优势,安排二年级各班级晚自习进入实训室,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活动,在完成课程知识巩固的基础上,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,拓宽个人的专业视野。对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、学习时间宽裕、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,根据其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,选拔到Web前端开发、物联网技术应用、新媒体技术应用等多个创新工作室,进行专门技能训练,让学生们感受自身“发展”有平台。本学期,学院学生在2022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级赛、2022年安徽省机器人大赛——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、第十届“挑战杯·华安证券”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多个赛项的校级选拔赛中获得好成绩,彰显了学院“大晚自习”的工作成效。

自实施“大晚自习”以来,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筹划、认真组织、多方联动、创新思路、狠抓落实,本着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,为了一切学生”的育人理念,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,不断丰富晚自习的内容,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,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,促使学生从“要我学”向“我要学”转变,在提高晚自习质量与效果、促进学风建设的同时,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。(信息工程学院 李五一  审核 朱正月)


返回原图
/